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正文

谈“师生关系”——我校青年教师第八期专题沙龙
2018-03-31 21:46 作者: 编辑:llxyfz    (点击: )

话题:师生关系

人员:马刚  王培军  宋美蓉  康彩云  王娟

时间:2018年3月5日星期一17:12-18:35

地点:吕梁学院附中综合楼王培军老师工作室

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王培军:这次话题是“师生关系”,我请张校长定的。应该说“师生关系”这个话题是一所学校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你要让一个内行的校长就学校教育讲三个问题,他肯定要说到师生关系,这问题太带有根本性了,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如此。这样的问题,内涵特别丰富。我们最好是就这个话题中你真正有感受,真正有思考的一个两个点,开掘下去,讲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不是理论工作者,我们不是要发现某种理论或真理,我们的讨论是要让自己受益。今天张老师有事来不了,我特地邀请马刚老师来参加。首先,宋美蓉老师发言。

宋美蓉:为准备这个话题我翻了书。《教育学》中对师生关系有专门的论述。首先它对师生关系的定义是这么说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结成的关系,包括彼此的地位、作用,还有相互对待的态度”。然后是师生关系的构成,第一个是教学上老师和学生的一个授予和接受的关系,第二个是人格上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第三个就是社会道德上,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然后师生关系的模式,《教育学》总结的是三个,一个是放任型的,这个好理解,还有一个是专制型,最后一个是民主型。我个人认为民主型应该是最好的。这是我从教育学上看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几点内容。

我个人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可能比较肤浅。我认为这种关系最关键的地方是“师”, 因为“师”毕竟是成人,学生还是未成年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他成长,所以我觉得师生关系的关键点,在于“师”,“师”要引导这个“生”去建立这个关系。然后,老师的关键是什么?我个人认为老师一定要有“爱”。这个“爱”,我简单理解,是教师这个人得是善良的,充满爱意的。简单点就是,第一是他的认识,就是他的认识应该是正确的,或者是能够接受新鲜的理论的;对学生的人格认识要平等,对学生各方面的认识要全面一些;然后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爱,自己的教学,还有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是有影响的。第二个是与学生的关系上,要慢慢的树立一个威信。树立威信的话就要从这几个方面,首先老师个人要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然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再者自我本身也要有相当的教学技能,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树立威信之后,再和学生相互交流,要有一个交往过程,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顺利相处。最后一点就是要听学生的意见,民主一些。这样慢慢的,有爱意,对学生善意一些,学生其实是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最后师生关系才会很融洽,很和谐,这就是我个人的观点。

王培军:那么你说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个“爱”有什么特点呢?或者说怎样才是那种“爱”呢?

宋美蓉:嗯……不知道!没想到哪儿……

王培军:你没有想到,没关系,你没想到我们就有的说了嘛(众笑)!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啊!那么康彩云接着来。

康彩云:思考“师生关系”,我是从两个角度去入手的。一个是师生关系是双向关系。之前想到的一点,是互相体谅,互相尊重这一点,后面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师”和“生”们应该是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这也是一个双向的关系。说到这个互相体谅,互相尊重,那么,怎么体谅尊重,尊重他们的什么?体谅他们的什么?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尊严,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当要以学生的权利为根本,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他们的什么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说,自习是学生自己安排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时候教师会自己给他们安排一些任务去做。在这个时候,学生可能有自己的一个安排,你看到他在做其他的作业,那这个时候,除了规范之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他的这种学习方式,他可能认为这会儿做这个东西对他自己是最有利的,你可以给他提出建议,规范,让他自己选择,但是呢,你应该要尊重他的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要批评或者是教育的时候,这时一定要注意批评教育的方式,不能够伤害他的人格。尊重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权利,每个人其实对知识都有渴求的欲望,学生是最明显的,他现在处在这样的阶段,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尊重他对知识的渴求,这也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去充实自己,让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应该要去做到这一点。还有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学生们天生是好动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的天性。要体谅学生,除了体谅他的这种天性、犯错误的本能,还要去体谅他的苦衷,学会倾听学生的不容易,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可能我们就要尽量的去放弃一些能导致他产生苦衷的方式方法,我们会去想一些办法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有这方面的、由你引起的苦衷。如果老师对学生这样子做的话,相信学生应该也会尊重你,也会体谅你。这样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在平时的交往中也会和老师有最起码的尊重。

这是说到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再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们要求学生最好能做到的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我们自己作为教师,其实也更应该自主教学,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个时候,我觉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师生关系上面同样适用,这是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

以上是师生关系的双向关系,还有一个单向关系。这里我要提到一个词是“兴趣意识”。“兴趣意识”是说教师首先要去唤醒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那要做这个工作,我们就需要去争取学生的思想,争取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我想“心灵的接触”应该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为了建立师生关系这样的心灵的接触,教师必须要有的是丰富的精神财富、过硬的专业技术、还有好的道德品行,就是我们上次讨论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鼓舞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当然,具体实践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同学,不管怎样还是没有兴趣,这时我觉得应该要努力做到去跟学生交流,让他要有这样的意识,虽然对这个学科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对他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待这门学科,他就不会是那种冷淡态度,对待你也不是冷淡的,或者是处处跟你唱反调了。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肯定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就可以抓住他的兴趣点,跟他多交流,这样能让他从心里面对你这个人,对这个老师不要那么反感。还有这个学生如果在不感兴趣的科目上不及格了,或者是暂时的落后了,这些其实都不可怕,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那种态度的冷淡,那种无动于衷。高中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他其实还是未成年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需要的应该是老师的鼓励、肯定,需要的是老师更多的关注。这个时候我觉得教师应该耐住自己的性子,跟他们多交流,走近他们。这是我想到的,我理解的老师对学生的一个单向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这个作用,要唤起他们的“兴趣意识”。 我就说这两点。

王娟:其实处理人际关系很重要。在生活中,人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当你能够把各种关系处理恰当或者理顺的话,就会生活的比较自在。自然,对咱们教师来说,师生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到了和一个学生聊天时他说的一些话,我印象很深刻。学生说,作为一个老师,他两方面必须要至少占一头,一头就是教学能力,一头就是师生关系。如果说你教学能力强,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学生也不会服你,除非你的教学能力特别特别的让学生佩服和崇拜;如果你教学能力一般,但是师生关系处不好,学生也就不会喜欢你;如果你只处师生关系,教学能力不过关,学生打心眼里会瞧不起你。他还给我举过几个例子,某某老师,他讲课一般,师生关系很好,学生还比较喜欢他;某某老师上课,对自己的专业的研究是非常非常的通透,上他的课是一种享受,虽然说他跟学生私下没有什么亲近的过程,但是学生私底下还是很佩服他的;像有的老师,他的课讲得一般,师生关系处的也不好,学生就很反感他,上课不想听,下课不做他布置的事情。

怎样处好师生关系,我说三点。第一点,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还是要做好自己。这是首要的第一步。具体点说,不管是自己的专业还是专业以外的知识,都要涉猎更广一些,首先保证课堂上讲课,从头到尾是理顺的,而且思维、推导,最起码不能出现错误,最起码不能挂在黑板上,让学生笑话你。另外,要涉猎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平时遇到一些什么问题,或者是思想的问题,如果你肚子里面装的东西很少的话,你发现你教育他的时候,过来过去就那么两句话,学生不想听,可能还会厌烦你。这样的话对师生关系就没好处了。这是第一点,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基础扎实,也要时刻警告自己,要让自己不断的成长,用张校长的话说,就是让学生崇拜你,喜欢你的课,认为你是无所不能的。第二点,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去陪伴。其实师生之间是相互陪伴的,老师陪伴学生的时候,学生也在陪伴我们成长,这是相互的。尊重他们的想法,不搞“一言堂”。“一言堂”的坏处是很大的,我有过这样感受。你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去尊重,去陪伴,去对待的时候,你就从来不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想问题,你就会生硬的命令学生做这做那。表面上好像学生什么都听你的,其实内心里根本不服。双方别扭,学生累,你也累。这对师生关系来说是非常非常要命的一点。我也带过各种各样的班,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这个班的班主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的沟通通畅,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想法,这个班的学习状态会非常好,思维非常活跃,课上课下和他们沟通很容易,学生敢于而且会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这个班的班主任搞一言堂,那这个班学生的思维就被禁锢了,学生们的眼神飘忽不定,不敢也不会表达自己,和他们沟通起来很困难。比如说对于数学课来讲,思维活跃的班级,孩子们能想到非常奇妙的方法,而且不管对错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路;思维不活跃的班级,就是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老师不教,他就不会去想一些自己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创造性思维。另外一个,陪伴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学生当做成人那样去期待,要耐着性子,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静静的陪伴他慢慢成长,就是静待花开。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可以慢慢成长,相信他们可以慢慢改变,这是第二。第三点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富有同理心,就是真诚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允许他们犯错,敢于让他们犯错,接纳他们的无知。那么学生犯错的时候,千万不要从我们成人的角度去直接评判。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但是事实跟你所认为的可能恰好相反。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你应该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之后呢,先从感性的角度理解他。比如说,某次考试,他的成绩掉得非常厉害,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责骂,先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然后从理性的角度,给他分析这个事情错在哪里,接下来应该怎样做,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的信任你,也非常的理解你,这样对师生关系的相处有非常好的帮助。我就说这么三点。

王培军: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还会找一些资料来看,这就很好。我们就是要力求让自己的谈论有价值。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不管我们说什么,总得有说的价值。如果说的东西没有价值,我们自己也就没有信心了。沙龙这个活动之所以能够做得下去,是因为这些话题里面我们都能说出一点价值。只有你自己认真思考了,也阅读一些东西,才能找到这个价值。你自己不去认真思考,不去阅读,你就很难找到这个价值。这涉及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会越来越好的。现在我们谈论的要比刚开始好多了。

马刚:非常的条理,而且够专业。我觉得咱们的年轻老师都能这么钻研下去的话,真是前途无量。

王培军:他们几个进步很快的。那接下来马老师说。

马刚:好,那我说说。关于师生关系,我有这么几点看法。从最宽泛的角度来说,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这个刚才大家也都谈到了。但有时候,我们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往往会忽视甚至混淆几组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的问题。

在说这几组问题之前,有一个基础性、前提性的问题首先要搞清,那就是教学与教育的厘清。老师对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景之下教他知识、提升他的能力,对他实施教学,而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又侧重于对他进行人格、思想方面的引导,对他进行教育。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把二者交融在一起进行的。但作为老师,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二者的区别。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以后,后面几个关系就好说了。

我先说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一组问题。刚才美蓉提到一个爱的问题。爱学生当然是应该的,那对学生应不应该严呢?爱与严的辩证怎么来落实?爱到什么程度?严的分寸在哪里?刚才王老师就有意追问爱是什么。所以,在解决如何去爱学生的问题时,我觉得爱与严的分寸和程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你比如说,我们常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关系,然而,我觉得美蓉刚才谈到的那个限定语很重要——是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而不是在一切情境下的平等。比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肯定不能是平等的关系。你想,如果说我们和学生之间完全成了一种平等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好了,其实是不利于知识传授与学习,不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的,或者说真正有效的教学关系也无法形成。所以在爱的同时要对他们严一点,提出应有的要求。也就是说:爱要爱得有分寸,严也要严得合法度。在爱与严的把握上,我们还要分清楚情境,分清楚场合,分清楚目的,然后再谈具体的行为方式。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矛盾关系——爱与严的关系。

我要说的第二个师生间的矛盾关系就是:教学民主与师道尊严之间的关系。师道尊严现在好像已成了为人所诟病的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糟粕。许多人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平等了,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当然,传统中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要求,把师道尊严强调到了极致,这是有它的弊端的,把课堂搞成了王娟刚才所说的“一言堂”。这个不好,要让学生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有教才有学嘛,教学相长,不能把师道尊严强调得出格。但是,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老师的尊严与威信的问题,如果在学生眼里老师和他们一样,是平等的关系,那他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非常乐意地接受你对他的教育?

老师的尊严从哪里来呢?我认为,做老师的必须通过各种努力,使自己在学生当中获得比较高的地位,甚至就是你们刚提到的“崇拜”。师道尊严不是靠体罚立威或者外界强加上的一种待遇,而是出自于老师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修养或者说专业精神。在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在学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不可撼动的权威。这个基础建立了,我们再去建设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既然师生从人格上是平等的,那么在问题的讨论当中,也可以是民主的、平等的,是吧?当学生获得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的时候,他内在的展示欲望也好,他的智慧火花也好,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味强调平等,一味把老师和学生放到同一个地位上的话,你就会发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其实是在降低。学生他有时候对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会采用一种非理性的拒绝的态度,也就是师生之间已经成了我们柳林土话中所说的“顽朋友”。顽皮的“顽”。在这个时候,教学是没有办法有效实施的。在师道尊严这个问题上,我甚至想用一个词——“伦理”来匡范。我们要把教育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上升到伦理的高度。我这个观点往往遭到家长、学生甚至同行的猛烈的抨击,他们说你这个又把三纲五常拿出来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共同思考:“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强权来建立这样一种‘属于我的课堂’的课堂概念呢?”这是我要说的第二个矛盾关系。

第三个矛盾关系是质疑和接纳。我们现代教育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课本,质疑权威,甚至质疑老师,这个非常重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质疑当中获得突破,哪怕我的质疑是错的,那我最后再弥补修正也不迟。质疑精神应该培养,而且是需要我们现代教育着重培养的一点。以前,我们要的是学生的服从。最典型的是幼儿园里,孩子们双手背后,坐直,只能服从,不许质疑。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进步了,意识到应该鼓励学生质疑。但是有时候,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确实还需要学生听从,教学中应该有服从的东西在里面。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大部分的观点都要学生质疑的话,那你说这教学还怎么进行?这就不是教学了!这样的老师有没有?我就见过这样的老师,备课的时候不用心,语文老师念错字,数学老师记错公式、算错题了,学生说“老师,这个不对。”“不对?那我们重来,你们的质疑精神很好”“又错了。”“又错啦,哦哦,好好,咱们再重来。”那么,这种情况下,在你的课堂上学生倒是有了普遍的质疑精神,但同时,你在学生当中也就没有地位了。你的课堂学生可以不来,来也是不得已才来的,如果他可以不来的话,那他一定不来,就是刚才王老师的“价值”,到你这个地方来没有价值。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生质疑的时候,哪些地方是不用学生质疑,是不容质疑的,哪些地方是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争鸣,甚至是质疑的,考虑这些问题必须头脑清楚。比如语文课上,讲文言中的实词呀、虚词呀、翻译呀这些东西的时候,里边有一些可以有不同理解的,可以让学生保留他们的观点。但是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要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课堂是值得怀疑的,这样就不好了。

在师生关系中,把这几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三个矛盾关系处理好,也许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比较顺,我们的教学呢也会变得非常高效,这是我发言的第一部分。

在我发言的第二部分呢,我想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生的关系,它不是学生坐在你的课堂上才成立的一种关系。一旦成为师生关系,学生对你的影响也好,你对学生的影响也好,这就抹不去了。许多学生在他的一些关键的人生节点上会来见你,比如同学聚会,结婚,取得一定成就时,老师是必请的,为什么一定要让老师去?其实这是同学们对这一段师生关系的承认,他不一定推崇你,但他还会把你请来,因为你是他们一段人生的见证者。

再比如说,我们当了老师以后我们怎么教学生?其实不是大学里面教的那套理论,高中老师怎么教我们的,初中老师怎么教我们的,小学老师怎么教我们的,这些东西交融成一个大杂烩,在我们的头脑里稍经处理,就会呈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对这些做法,有时候是一种有意的学习,有时候是一种无意的学习。

再比如说,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许多观点,我们的许多思维方式,跟我们高中、初中特别是小学时候的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一旦和学生建立或者说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一生,为学生的一生而负责任。这是一种天然的关系,不是我们要还是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能从这个高度上来看待师生关系,那我们处理师生关系的时候可能会更慎重一点,更专业一点,当然也会更顺利一点。当我们闲下来回忆自己学习生涯的时候,在我们头脑里总是浮现起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形象。这些老师关涉到我们的生命中许多很重要的部分。我小学、初中、高中时候的班主任,现在我还经常去看他们,对他们都非常尊敬,甚至老师去世以后还要参加他的葬礼,同学们在一起真的能流下泪来。综上所述,我可以肯定:师生关系是一生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为师,虽不能说终身为父,但一定是终身为师。一日成为师生,终身就是师生。每当我想到这里,就感觉到如履薄冰。现在学生尊重我们,将来还会不会尊重我们?我们将来在某一方面不如他们是很正常的,在有些方面,学生现在就比我们强,所以我们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慎重处理师生关系。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尊重学生,谨慎的认真的或者说审慎的对待师生关系的话题。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处理好严与爱、师道尊严和民主平等、质疑与接纳这样几个矛盾关系,再把师生关系当成延续一生的关系来看待,那么我们的师生关系一定会处理的比较理想。

王娟:马刚老师辩证地表述了师生关系,高度真的是不一样。

康彩云:标准的一篇议论文。

王娟:我自己心里清楚,师生关系一定要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述。听了马老师的发言,豁然开朗。

马刚:其实我也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感受。

王培军:吕梁学院附中为什么厉害?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老师。

王娟:所以说要把你们这一批老教师的思想和精神传承下去。

王培军:能够如此认真思考钻研自己专业的老师,在这里是一批一批的。在这里,没人吹牛,都是认认真真工作,自然而然就能做好。

师生关系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可以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刚才马刚老师说得很好,大家说的也到位,我再补充一点东西。

校园里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形成有着前提性的条件——学校对师生关系的设定。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学校,就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制度,学校层面的文化设计,都会对师生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启发、引导、限制、管理、促进、矫正、规范等等。我们学校的师生关系普遍好,那是因为我们吕梁学院附中的校园文化为师生关系的发展铺设了“这样”的轨道,注入了“这样”的动力。

我们思考和讨论师生关系,方向就是我们作为老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我们知道,师生关系当中老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就是说,你和你的学生处成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合乎学校的规矩,是否合乎你的想法,主要的责任不在于学生,而在于你自己。所以不要抱怨:“我可想好好教了,可是学生不听我的。”这是你的问题呀,你抱怨什么呢?要抱怨就抱怨自己:“凭什么别人那么用心,我就不用心呢?”你不用心,学生当然不听你的了。你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样子,学生当然不要听你的。谁对学生负责任,学生就听谁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说就是教育关系,不是哥们义气的关系,不是朋友关系。是你教育他,你获得了这样的资格和身份,你还有这样的品格和能力,你真正的有资格和能力教育他,学生才能从你这里获得教育。注意,这里就有利益了,谁的利益?学生的利益。学生利益的根本是什么?在学校获得良好的教育。做老师的在教育工作上不用心,不负责,你已经伤害了学生的根本利益了。这种情况下你给学生买点好吃的好玩的,能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吗?不可能的,这不是哥们儿义气的关系。

谈论师生关系,大家都习惯于说“爱”和“尊重”。这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这两个词语一定要有区分。要爱学生,这是教师自己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只能是教育体制或者学校对少数卓越型教师提出的要求,对全体老师应该是“倡导”。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是人性;爱别人的孩子,爱职业场合的工作对象,是神性。这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不是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对大多数人提出的合适的要求,应该是“尊重学生”。学生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对他没有“爱”的情感,但是必须有“尊重”的态度。这就是起码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个是高标,一个是底线。“爱学生”,这是高标,是少数优秀的老师才可以做到的;“尊重学生”是所有老师都必须做到的,你做不到这一点,就做不成老师。高标也好,底线也好,这是“应然”的,而不是“实然”的。要习惯这样的分层次思考。

“实然”的问题是,现实当中,你这个老师,你们这群老师,你们这个学校的老师,是不是能够尊重学生,是不是能够爱学生,这是实际的事实性的问题。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真正的来拷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真的是爱学生吗?我给学生付出的是爱吗?我心底里为学生泛起的那点情感可以用“爱”这个字眼定义吗?我真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吗?我对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尊重吗?

刚才我就问你们,你要说“爱”,那你就说说,什么叫“爱”呢?不容易说得清楚啊,就是“尊重”也不容易说清楚啊。语文老师说一说,什么叫“尊重”啊?用语文的办法,不需要用心理学的办法。我们来试一试——“尊”,首先不要小瞧学生,不要认为他比你低级卑劣,说话不要那么别扭那么刻薄,而是要把学生摆在一个高位,说话客客气气,要想着成就他,你的职位就是专门成就学生的,这就是“尊”,使其处于尊位或者说上位;“重”,起码是重视,认为他很重要,对他的家庭而言,对社会而言,对你这个教师而言,他都很重要。师生相处中,如果老师认为这个孩子是很重要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有了;你把他摆在一个可尊可贵的位置上面,他的自尊就有了。“他尊”也就强化了自尊,你尊重他的时候,你们健康的关系就开始形成了。然后再加上一点关怀,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讲,这就已经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了。只有尊重,没有关怀,也是不够的。因为关怀是主动的替对方着想。他的疾苦你是心动的,他疼的时候你也疼,他冷的时候你也冷。这是前提,这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不是考虑“不这样我就教不会你”。其中有没有功利?当然有。但是作为老师,考虑问题不能从这里考虑。你从这里考虑,你就发现“我教不会学生,也可以呀,我干嘛一定要教会学生,谁规定我一定要教会学生?人家规定我教,但没有规定也没办法规定我必须教会呀。我不太在乎教会学生行不行啊?”所以你不能单从学科教学的功利角度考虑,而是要从教育教学的行为本身来考虑,尊重学生,关怀学生,这本来就是你作为教师的责任。社会把一群未成年人交到你的手里,委托你来尊重关怀学生,这本来就是你职业分内的事。如果你没有了尊重没有了关怀,从契约的角度来讲,你不诚信,你严重违约了。你突破了职业道德的的底线,也突破了劳动契约的底线,你这个人就很成问题了。这是要搞清楚的,要知道底线。说好多“爱”,说好多大的词儿,现实中没有,最后也实现不了,不靠谱。

在咱们学校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基本上不太用大词儿。我们经常讲的是要行动,传递。尊重学生,关怀学生,要让学生知道,不是要说,而是要做出来。一个老师对学生好的话,一点一点都是细节。

教师走进教室,用不着挨个看,扫一眼,就知道哪个学生今天情绪不对头。那这事我就要关心,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过问一下,而且得想办法让他高兴起来。今天晚上发现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雪,那么下晚自习的时候就要提醒全班多穿衣服……这是很麻烦的事吗?

王娟:一句话的事儿,学生已经感觉到了暖意,

王培军:这里头,既是道理,也是情怀,又都是细节。回头咱们再说一下那个所谓的“高标”,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到底有没有?有,少数人有。那么这种爱有没有一个可以描述的特征呢?它不是朋友之爱,不是男女之爱,也不是父母之爱——这个一定要搞清楚,人们说爱生如子,注意,是“如”,不是“是”。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某种程度上对父母之爱有一种替代,但它根本上不是父母之爱。那这爱究竟是什么样的?

王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爱。

马刚:我有一种感觉,这是一种没有原则,没有条件,没有来由的喜欢。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去打开水,学生很多,很挤。我呢,当然不能去跟学生挤,只能排队。好不容易轮上我了,我把暖瓶往水龙头底下一放,正准备去开水龙头,突然,一个初一小孩挤过来,用他的暖瓶把我的暖瓶挤开,接上了开水,而且他还要呼朋唤友,招呼后面同学,来他抢到的位置打开水。你若从理性上来说呢,这是不正当的插队行为,应该给予教育、纠正的,可我当时却觉得这小孩很可爱,还很能为同伴考虑的呢。所以有时候咱们对学生,会出现没有条件的那种喜欢。

王培军:可是你刚才描述的这个事里,你恰恰是非常理性的。对这个孩子你表现出的态度,是你的选择,也恰恰是非常理性的选择。教师对学生不是天性之爱,不是非理性的爱,恰恰是非常理性的,因为你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孩子,这是学生,这是“我”的学生。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精壮的成年人,跑过来把你的水壶推开,你会这样吗?我想你就不会了。

马刚:可是当时没有思考,好像也没有进行选择呀?

王培军:这恰恰是你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你的职业已经给你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考,就这样想这样做了。

马刚:嗯,也许是,确实是这样。

王培军:所以我接下来要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到底是怎样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理性。不是朋友之爱,不是恋人之爱,不是父母之爱,一定是理性的爱,是有鲜明的职业意识的爱。教师跟学生之间就是教育的关系,这种爱有点儿像牧师对教民的保护以及对他们精神的引导与慰藉。虽然咱们没有真正的宗教,缺了这个东西,但我认为,这样看,是比较靠近那个核心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偏重于对他们的精神方面起作用。这是我们今天要抠一抠的地方。

今天我们讨论师生关系,我们的核心主张就是教师要主动获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接下来,我要向各位,并且通过各位向所有的年轻老师提几条建议。

第一,要有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真预设。因为,你跟你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他跟他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共性,但并不完全相同。面对同一班级的学生,教师不同,师生关系也不同,要有所设置。你跟你这些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个设置,不能停留在理念上,而是要明确描述出来,写在纸上。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这就等于定下了师生关系的目标、规则等等。第二,一定要有行动的计划。如果说“我要把跟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但我从未想过要怎么做”,那就是空话,自个儿骗自个儿玩呢。得有行动的计划。具体来说一些。一是瞄着自己的弱点。这你们都明白,不需要细说。二是沿着学校或班级一个学期的工作安排,进行自己的行动安排。三是针对具体的学生制定专门的计划。四是紧贴课堂教学需要做一些细节上的安排,比如这堂课你要提问哪些学生,许多时候应该事先想好。好,第三个建议,反思要有信度。最近十几二十年,大家习惯了强调“反思”,都说教师的科研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行动研究嘛!这当然对。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反思”不能骗别人,也不能骗自己,得有信度。教师对自己在师生关系当中的行为进行反思的时候,有个地方容易出现“信度危机”——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教师把主要责任甚至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学生。这时候,倒过来看,可能更接近事实:当你一味抱怨学生的时候,问题可能主要在你身上;当你一味自责的时候,可能学生也犯错了。

好了,能做到这三条,扎扎实实工作,改善师生关系就是可能的。

先前我曾经讲过主张要“重建师生关系”。“重建”这个字眼很重,意味着否定啊。现今我仍然主张是要“重建师生关系”,这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希望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能一起讨论。

关闭窗口